本周,在遥远的大洋彼岸,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幢公寓楼的倒塌,牵动着许多人的心。这幢大楼的其中一部分倒塌之后,7月4号,对大楼的剩余部分又进行了爆破拆除,目前还有100多人下落不明,而死亡人数已经升至28人(截至到7月8日,该事件的死亡人数达到54人,仍有86人下落不明),这也是近年来美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建筑倒塌事件之一。
从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,这幢位于美国佛州海滨小镇的12层公寓,在一个平静的夜晚突然倒塌,整幢建筑完全裂开,坍塌一侧的地面上,砖块,水泥块,生活用品堆积如山,还没有坍塌的那一侧,有部分墙体已经脱落,你甚至能看清楚住户的床铺,有人直言,这种“直落式坍塌”闻所未闻。
有网友分析说,这幢建于1981年的建筑,位于靠近海边的湿地之上,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现有下沉的迹象,而在大楼倒塌之前,大楼的屋顶正在进行翻新,不过,现在无法确认这次翻新与事故究竟有没有关系。而建筑专家们也认为,均匀沉降可能并非建筑倒塌的罪魁祸首。
其实,发现建筑沉降的不止是网友们,10年前的2011年,研究迈阿密滨海地区沉降的一批科学家,就已经通过卫星图,在这幢建筑所处的区域,发现了一个异常沉降点,科学家将信息汇总后提交给相关机构,不过这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后来也没了下文。
根据美国当地媒体的报道,2018年,这幢大楼的业主们聘请了工程师对大楼进行了详细的勘查,就相当于咱们的危房鉴定。工程师看过之后表示,大楼急需进行维修,否则会有倒下的结构性风险,而费用则要接近1000万美元,每位业主大约需要10万。后来,在维修费用的认定上,业主们协商无果,直接导致旧业委会解散了。新业委会上台后,对维修费用重新进行了评估,结果又涨了几百万美元,这还没开始动工,大楼就倒下了。
有一位来自悉尼的网友,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的经历,说是在悉尼的市区也有一幢十几层的公寓楼,由于旁边盖楼导致沉降,所有居民全都搬了出去,自己租房的同时,房贷也必须按时缴纳,而保险公司和政府则互相扯皮推诿。居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,要么每家掏几十万维修,要么整体打包贱卖,讨论了3年多,到现在也没个结果。
回过头看看,危房在我们国家,是如何处理的呢?
首先,房屋安全鉴定上分为4个等级,A级表明房屋结构是安全的,B级的意思是部分结构存在危险,但是不会破坏主体结构;C级就相当于亮黄牌,表明有的承载结构无法正常使用,有发生危险的可能;D级就是红牌,整幢建筑无法满足居住需求,通常要整体拆掉或者改造。
在南京,危房拆改往往跟老城区的棚户区改造捆绑起来,比如始建于1954年的八宝前街72号第11幢危房,是南京第一例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危房翻建项目。这幢楼共有3层,居民有44户,2019年4月拿到D级,也就是问题最严重的危房鉴定报告后,治理工程就开始启动了。
原先,老式的筒子楼结构让房间与厨房,房间与厕所之间,被一个大大的过道完全割裂开,居民生活十分不方便。最终,做通了3户居民的工作,每一层迁出1户,空出了大约4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,分摊给剩余的41户居民,房屋功能被优化成了套房,卧室、客厅、卫生间、厨房都一应俱全。
除了政府主导,还有个人自筹资金翻建的项目,比如虎踞北路4号5幢就是南京首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进行翻建的,这幢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2014年被鉴定为C级危房,有居民26户,业主们按照每平方米1500元的预估标准,自筹了200多万的资金委托给街道代管,进行重新翻建。
目前,美国佛州大楼倒塌后的搜救还在继续,这起悲剧带给遇难者家属们无尽的伤痛,尽管完整的事故分析报告还没有出炉,不过这起事件在提醒人们,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,极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很难预测,但是通过常规性的制度和规范,有效地将风险控制在最小水平,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,恐怕应该是这起事件带来的最大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