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易首页 > 网易房产 > 正文

你的户口、土地、收入将有这些变化 来看权威解读

0
分享至

中共中央、国务院5日对外发布《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》,这份9000多字的重磅文件,未来会对你我的户口、土地、收入有重要影响。来看权威解读。

图为民众在公安派出所办理城镇落户手续。 杨光振 摄
图为民众在公安派出所办理城镇落户手续。 杨光振 摄

户口

——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

《意见》设定了“到2022年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”的目标,并要求“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”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18底,仍有2.26亿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,其中65%分布在地级以上的城市,基本上是大城市。因此,需要推动大中小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。

根据发改委今年4月份发布的《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》,城区常住人口100万—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;城区常住人口300万—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,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。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,大幅增加落户规模、精简积分项目,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。


5月6日,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

哪些人是重点群体?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6日表示,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、带动增量的原则。存量优先就是指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、工作、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,特别是举家迁徙的,还有新生代农民工,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。

“这些重点人群才是落户的重点,而不是说片面的去抢人才。城市需要人才,但是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口,绝不能搞选择性落户。”陈亚军说。

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,户籍制度改革要惠及各个阶层,不能搞选择性改革,只盯住所谓高端人才。要把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作为重点落户群体。

“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。”陈亚军表示,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这个定位是必须坚持、不能动摇的。同时,消除城市落户的限制并不是放弃对人口的因城施策。

陈亚军指出,超大城市、特大城市要更多的通过优化积分落户的政策来调控人口,既要留下愿意来城市发展、能为城市做出贡献的人口,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,防止无序的蔓延。个别的超大城市、特大城市还是要严格把握好人口总量控制的这条线,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,引导人口合理的流动和分布,防止“大城市病”的发生。

资料图:村民代表领到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王力中提供
资料图:村民代表领到了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王力中提供

土地

——闲置宅基地可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

《意见》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举措,包括三大方面: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、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、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。

在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方面,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,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。加快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。

在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方面,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。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。

在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,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,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、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。

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,需要注意的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,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,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。

刘春雨指出,要严格守住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、耕地红线不突破、农民利益不受损,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、耕地改少了、农民利益受损了。要以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为底线,绝不能代替农民作主,不能强迫农民选择,要真正让农民得到改革的红利。

资料图。曹礼达 摄
资料图。曹礼达 摄

收入

——统筹提高四个方面收入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.69,比上年缩小0.02。

陈亚军说,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最高点的2007年3.14倍,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2.88倍,进而下降到2018年的2.69倍,但近几年的缩小幅度逐渐收窄,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比较大的挑战。

如何真正实现让农民富起来,农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?为此,《意见》提出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,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。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、经营性、财产性、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。

在工资性收入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,规范招工用人制度,消除一切就业歧视,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,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制度。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,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。

在经营性收入方面,刘春雨表示,既要完善财政、信贷、保险、用地等政策,降低农业成本、提高农业收入;又要提高职业农民技能,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统筹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。

在财产性收入方面,刘春雨表示,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,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加快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,并且把经营性资产量化到集体成员,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,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

在转移性收入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,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,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,逐步扩大覆盖范围。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,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推荐
44死118伤!印巴停火协议无效,印军发起报复,巴基斯坦损失惨重

44死118伤!印巴停火协议无效,印军发起报复,巴基斯坦损失惨重

说天说地说实事
2025-05-11 06:39:05
国家狂砸3万亿,新疆要变下一个深圳,如何抓住未来暴富机会?

国家狂砸3万亿,新疆要变下一个深圳,如何抓住未来暴富机会?

宏哥谈商道
2025-05-10 19:00:03
“青岛行人相撞案”现场视频公布,法院:法官表述不当造成误导,诚恳道歉

“青岛行人相撞案”现场视频公布,法院:法官表述不当造成误导,诚恳道歉

新京报政事儿
2025-05-10 20:54:19
曼城爆冷战平圣徒!英超争五形势:三队同积63分卡线,维拉最凶险

曼城爆冷战平圣徒!英超争五形势:三队同积63分卡线,维拉最凶险

雷速体育
2025-05-11 11:09:14
库里最新伤情进展!麻了,勇士彻底麻了……

库里最新伤情进展!麻了,勇士彻底麻了……

篮球实战宝典
2025-05-11 17:54:40
今晚23:30,郑钦文对阵弗雷希,刚战胜世界第一萨巴伦卡!

今晚23:30,郑钦文对阵弗雷希,刚战胜世界第一萨巴伦卡!

两兄弟养牛
2025-05-11 10:58:43
抗议者用坦克碾压特斯拉 Model 3,意外凸显车辆安全性

抗议者用坦克碾压特斯拉 Model 3,意外凸显车辆安全性

IT之家
2025-05-11 15:12:10
中央巡视组进驻期间,“内鬼”潘军被查

中央巡视组进驻期间,“内鬼”潘军被查

政知新媒体
2025-05-11 10:57:23
女星李凯馨辱华风波升级!剧组除名,粉丝脱粉,《人民日报》下场

女星李凯馨辱华风波升级!剧组除名,粉丝脱粉,《人民日报》下场

叨唠
2025-05-10 22:14:18
红场阅兵装备持续减少,美大使馆发警报!设立针对俄罗斯特别法庭

红场阅兵装备持续减少,美大使馆发警报!设立针对俄罗斯特别法庭

鹰眼Defence
2025-05-10 17:58:16
2007年薄一波逝世后,子女公开发表声明,澄清父亲身上的两大谣言

2007年薄一波逝世后,子女公开发表声明,澄清父亲身上的两大谣言

阿器谈史
2025-01-04 16:20:16
最了解中国的果然是中国的敌人,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何不低头

最了解中国的果然是中国的敌人,BBC向美国解释中国为何不低头

说天说地说实事
2025-04-25 21:43:31
浙江一套117平方米多的法拍住宅,以总价39万元成交

浙江一套117平方米多的法拍住宅,以总价39万元成交

FM93浙江交通之声
2025-05-11 06:36:02
从巴以冲突中,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欧美强盗土匪无法瓜分中国

从巴以冲突中,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欧美强盗土匪无法瓜分中国

红色鉴史官
2025-05-10 17:55:02
凤雏卧龙再现!深圳一对退休夫妻月收入1.2万元,负债高达1.2亿元

凤雏卧龙再现!深圳一对退休夫妻月收入1.2万元,负债高达1.2亿元

火山诗话
2025-05-11 16:18:12
孩子能不能考985、211,其实小学就能看出来了

孩子能不能考985、211,其实小学就能看出来了

浩源的妈妈
2025-05-11 05:20:07
中国台协通过英媒声明,赵心童参加世锦赛合规,疑似回应墨菲质疑

中国台协通过英媒声明,赵心童参加世锦赛合规,疑似回应墨菲质疑

杨华评论
2025-05-11 01:09:40
菲国选举前夜,投票系统崩了,老杜阵营民调落后,马科斯不择手段

菲国选举前夜,投票系统崩了,老杜阵营民调落后,马科斯不择手段

博览历史
2025-05-11 07:41:01
俄军师长确认阵亡,泽连斯基亲授战旗,父子“乌克兰英雄”

俄军师长确认阵亡,泽连斯基亲授战旗,父子“乌克兰英雄”

鹰眼Defence
2025-05-10 18:03:44
深圳人才安居房扑街了

深圳人才安居房扑街了

小蔡观房
2025-05-11 13:05:03
2025-05-11 18:59:00

头条要闻

媒体:印度被巴方打回原形 被迫接受"地区大国"的现实

头条要闻

媒体:印度被巴方打回原形 被迫接受"地区大国"的现实

财经要闻

重庆一家人把755亿巨债留给了股民

体育要闻

分手7年之后,汉堡终于原谅了德甲

娱乐要闻

陈晓东吐槽权志龙演唱会 说实话遭围攻

科技要闻

首款折叠屏iPhone,有新消息!

汽车要闻

空间表现是优势 极狐T1将于5月底正式亮相发布

态度原创

家居
亲子
健康
旅游
公开课

家居要闻

整洁宽敞 黑白木色拼接

亲子要闻

有你们在的地方就是家

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"同伙"吗?

旅游要闻

热闻|清明假期将至,热门目的地有哪些?

公开课

李玫瑾: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?

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